中国的机器人外科学杂志 | ISSN 2096-7721 | CN 10-1650/R

机器人当上了“外科医生”

作者:JRS编辑部发布日期:2019-11-30浏览次数:1

你是否在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:医生操控着机器人的手臂,探入人体中,屏幕上,机械臂微小而精准地移动着,切除人体病灶。这个画面,昨天在厦门上演了!

昨日下午,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了闽西南地区首例机器人手术,为一名 56 岁的男性患者进行肺癌切除手术。手术室中,先由医生在患者的胸部开了 3 个直径不到 1 厘米的操作孔和 1 个 3 厘米的辅助操作孔,再将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放置于胸腔中并调整角度。接下来,主刀医生坐在操作台上,通过信息化的操作台看着放大了 10 倍— 15 倍的三维立体成像进行手术操作。然后系统把医生所操作的技术和方法转化为信息数据,经过处理后再传送给机器操作臂,机器操作臂再根据医生的指令来完成手术。

整个手术过程大约一小时,出血量不超过 5 毫升,成功将患者右上肺部存在的肿瘤切除。

据了解,这台做手术的机器人,是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 Si,主要由患者手术车、影像车、主导操作台三大部分构成,患者手术车上共有 4 条机械臂,其中一条为镜头臂。

机器人做手术,就是由机器来执行人的思维和操作方式。目前的手术机器人并没有自主智能程序,不会自行完成任何手术动作,所有手术步骤还是由医生操作控制。操作的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,取得资质后才可操作机器人手术。

据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、著名胸外科专家姜杰教授介绍,机械臂可以完全模仿人手腕的动作,7 个自由度的活动范围甚至超过人手,比人手所产生的动作更加精细。同时,系统具有自动滤除人手抖动的功能,能避免人手抖动、偏移导致的误差,能做到 ” 精准微创 “,对于复杂类手术的完成,有独特的优势。不过,机械臂深入需要较大的体腔,适合开展胸腔腹腔内手术,如颅脑、眼科、体表等手术,目前暂时不需要机器人的参与。姜杰教授表示,除了胸外科,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将把手术机器人运用到泌尿外科、胃肠外科、妇科等多个学科。

延伸阅读

什么手术机器人都能上场吗?

姜杰说,手术机器人有一定适应症,需要较大的体腔,让机械臂深入。平时能够做胸腹腔镜的手术,机器人都有望涉足。像眼科的手术、颅脑的手术就不一定需要,体表的手术也不一定需要这么复杂的操作。

手术机器人目前发展得如何?

在全世界,现在共有 4000 多台机器人装备。2006 年至去年,根据一些统计资料显示,总共进行了 80 多万台手术。但是在中国,只有将近 70 台机器人,在福建省这是第二台。截至目前,中国大概做了 10 万台手术,去年全国做了 3 万多台机器人手术。总体上有运用得越来越广的趋势。医生做机器人手术要专门培训吗?

据姜杰介绍,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最后的考核,合格以后才能做。目前,包括姜杰在内,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有数位医生接受了相关培训。接下来,医院其他学科的外科医生也将外出培训,机器人手术将会运用得越来越广泛。


印象笔记
有道云笔记
微博
QQ空间
微信
二维码
意见反馈